9月末10月初,观察中国经济的两大重要窗口开启:

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9月30日发布的数据显示,9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1.5%,比8月上升0.5个百分点。3月份以来PMI持续位于50%的临界点以上。

“十一”假期同样是观察中国经济的重要窗口之一。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态化下的首个“十一”假期,中国消费市场明显复苏,向世界传递出中国经济持续稳定复苏的清晰信号。

制造业信心满满

节假日经济向来是推动内需的重要催化剂,今年的“十一”长假尤其明显。10月6日发布的《阿里巴巴2020“十一”假期消费出行趋势报告》显示,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的第一个大长假国人消费旺盛,正在使中国经济活络起来。报告显示,疫后的国内市场彻底苏醒,加之中国经济水平日益提高,小城青年成为消费新动力,消费复苏的浪潮逐渐席卷更广阔大地。

数据显示,“十一”假期,53%的商用电器卖向县域市场,48%的购买者来自小镇用户。商用炉灶销量同比增长3855%,商用爆米花机销量同比增长93%,商用香肠/热狗机销量同比增长88%。大量商用电器成为小镇店中的新设备,体现了创业者对县域市场消费满满的信心。

消费端的火热也激发了生产端的信心与热情。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分析师周茂华在接受国际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9月制造业PMI创出半年新高,各分项指数均出现不同程度提升,说明国内经济仍在全面恢复,且制造业景气仍有望进一步增强。这种景气回升既得益于传统生产旺季,也得益于一系列针对小微企业的纾困帮扶政策。其中最明显的就是消费品行业。在“十一”假期来临之前,节日消费效应就有所显现,消费品行业PMI升至52.1%,高于8月份1.7个百分点。

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高级统计师赵庆河表示,随着供需持续恢复和传统生产旺季来临,企业采购意愿增强,市场活跃度有所提升,生产指数和新订单指数分别为54.0%和52.8%,分别高于8月0.5个和0.8个百分点。

非制造业喜迎“春风”

9月份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5.9%,比8月上升0.7个百分点,非制造业景气稳定回升。

文旅产融智库副理事长姜长城在接受国际商报记者采访时分析,该指数表明目前国内各行业基本保持增长态势,特别是受疫情影响较大的一些行业,如住宿、餐饮、旅游等行业也呈现加快恢复趋势,商务活动指数保持在60.0%以上,前期复苏较为滞后的租赁及商务服务等行业商务活动指数均高于8月6.0个百分点以上,“这表明了我国经济全面恢复,已接近常态化运行”。

在首个百亿补贴、各地政府文旅消费券等的激励下,“十一”假期全国酒店预订量同比涨幅超50%,其中高星酒店预订量同比增长100%,机票预订量同比增长16%,景区门票同比增长16%。

久经考验的电影行业也迎来全面复苏。阿里大文娱数据显示,对比复工后,今年国庆档三人以上套票订票数占比增长68%。适合全家一起观赏的动画电影《姜子牙》票房超过11亿元,与去年国庆档动画电影相比,票房与观影人数分别激增1254%和1102%。今年“十一”假期,国内日均观影人次比复工后增长577%,平均上座率增长244%。

同样喜迎“春风”的还有新零售行业。饿了么发布的数据显示,跨省/市的异地订单比五一假期增长了近一倍。北京成为异地外卖消费增长最快的一线城市,环比增长近4倍。国庆节期间,饿了么代跑腿业务,送往酒店、景区等旅行场所的洗护用品、母婴产品等销量同比增长2倍以上,充电器、充电线等电子配件订单量更是大增超过4倍。

姜长城表示,这个长假被商家寄予厚望,也释放了国人的消费热情;数字时代消费端和供给端需求的精准匹配带动了国内大部分行业的崛起,也促成消费力量的全面升级;消费对提振经济的作用是极为显著的,节假日经济作为催化剂也加速了经济崛起的进程。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