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来,消费股股价一骑绝尘,海天味业(603288)市值一度接7000亿元,被称为“酱油茅”。但在8月30日海天味业披露半年报之时,投资者却没有等来期待中的好消息,公司二季度的营收和净利双双下滑。这也是自上市以来,海天味业首次出现单季度业绩下降。

随着业绩下降的负面消息传来,投资者开始“用脚投票”。8月31日,海天味业股价跌破100元,当天收盘价为94.98元/股,当日市值蒸发超过444亿元,均到16.29万股东身上每人亏掉了27万元。

首现上市单季亏损

多年业绩增速均为两位数的海天味业,在今年上半年却似乎碰到了增长的天花板。今年上半年,海天味业实现营收123.32亿元,同比增长6.36%;实现归母净利润33.53亿元,同比增长3.07%。分季度看,二季度营收和净利润分别同比下降9.39%和14.68%,这也是海天味业首次出现单季度业绩下滑的情况。

过去几年,稳定的业绩预期和刚需消费让海天味业备受资本青睐,股价和市值也一路攀升。在今年年初鼎盛时,海天味业市值曾超过7000亿元。截至8月31日,海天味业市值仍高达4001亿元,市盈率为61.53倍,普遍高于同行业公司水

海天味业在半年报中解释称,报告期内上游材料价格持续上升,导致行业利润受到挤压。大豆和面粉等上游农产品原材料价格持续上升,直接影响了毛利率的高低。今年上半年,海天味业毛利率为39.31%,较2020年全年水下降了2.86个百分点。

面对成本上涨,海天味业并不急着将其转嫁至消费端,在业绩说明会上高调宣布短期内无提价计划。公司称因为疫情的影响,餐饮等行业还没有完全恢复到疫情前的水国家都在采取多种刺激政策来帮助实体经济、小微企业等的发展,所以不具备提价条件。

作为酱油行业“老大”的海天味业按兵不动,“老二”中炬高新却坐不住了,率先打响涨价第一枪。据报道,今年5月,中炬高新对旗下部分餐饮大包装产品调整供货价格,提价幅度在1%-5%不等。

营收增速并不明显

据了解,海天味业的收入主要来自酱油、蚝油和调味酱三大类,其中酱油是公司的核心品类,上半年收入占比为57%,同期三类产品的营收同比增速分别为5.84%、6.62%、6.96%。

今年以来,触及增长天花板的并不止海天味业一家,调味品乃至整个食品行业的业绩表现均不乐观。今年上半年,与海天味业并称“酱油三兄弟”的千禾味业、中炬高新归属于上市公司的净利润分别同比下滑58.09%和38.5%,股价跌幅均在50%左右。

在以酱油为核心产品的同时,海天味业也在抓紧布局醋业赛道。根据6月公告,海天味业和2家子公司拟在宿迁、成都、武汉、广东等地投资设立全资子公司,投资金额为1.9亿元;8月其再次公告称,子公司海天醋业集团有限公司拟在浙江省嘉兴市投入3.5亿元设立全资子公司。

此外,在零售终端环节,海天味业也“试水”了较多的新产品,例如火锅底料、裸酱油、快捷复合调味品等,如大力度宣传“火锅@ME”火锅底料,并低调推出了“地理印记”系列大米新品。

除了开发新品,海天味业也通过壮大经销商队伍来巩固渠道优势。然而,年来其经销模式营收增速却并不明显。数据显示,2018年-2020年,海天味业的经销商数量分别为4807家、5806家和7051家,同期公司经销模式下的收入分别为163.07亿元、187.62亿元和216.31亿元,即单个经销商均贡献营收分别为339万元、323万元和307万元,呈逐年下降态势。

记者手记

增长乏力背后存品牌危机

今年上半年,曾经的“酱油三巨头”海天味业、中炬高新和千禾味业业绩几乎都遇上了天花板,市值也回撤了至少50%。而在此前几年,调味品赛道却被人普遍看好,接连创下市值奇迹,如海天味业巅峰时市值已接7000亿元。

作为“酱油茅”,海天味业与当前其他A股核心资产的走低具有共同的逻辑。当前上游原材料涨价、流动偏紧和经济下行压力增大的宏观背景,加之低估值且具有业绩优势的新能源等行业的崛起,使得核心资产不再成为资本竞逐的对象。对于海天味业,原材料成本的上涨无疑是业绩承压的重要原因。

而身处调味品行业,海天味业的业绩下滑和股价暴跌又有其自身特殊的原因,仍要回归到其此前被看好的逻辑上去分析。海天味业之所以受到资本热捧,在于投资者对其未来量价齐升的良好预期,从经济原理上看,量价齐升往往意味着需求端占据主导。

对于海天味业,其占领投资者心智的撒手锏就是渠道优势。这次海天味业业绩下滑,实际上是原有渠道受阻和失效的问题。不难看出,受疫情反复影响,家庭消费端增加较多,餐饮占比有所下降;零售端传统渠道则受社区团购等冲击。

社区团购对于海天味业传统渠道造成的危机,或许会进一步蔓延到品牌上。从传统商超渠道来看,由于新型中小品牌的进入需要支付大额条码费,头部品牌因此稳稳地占住了大部分的货架。而社区团购显然没有这么高的进入门槛,容易成为中小品牌抢占市场的突破口。同时,消费者的购买惯也得到改变,部分价格敏感型的消费者可能会转向部分采取低价战略的品牌上。

由此看来,海天味业财报上两位数增长的打破,投射到现实中可能是原有渠道和商业模式正在经历的危机。在原材料成本上涨导致的业绩承压下,这种矛盾则进一步被激化。从长远看来,公众所预期的涨价行为并非是海天味业的护身符,而要从生产到销售端对产业链进行创新和重构,以适应不同销售模式的更迭和进化。(黄婷)

年来,消费股股价一骑绝尘,海天味业(603288)市值一度接7000亿元,被称为“酱油茅”。但在8月30日海天味业披露半年报之时,投资者却没有等来期待中的好消息,公司二季度的营收和净利双双下滑。这也是自上市以来,海天味业首次出现单季度业绩下降。

随着业绩下降的负面消息传来,投资者开始“用脚投票”。8月31日,海天味业股价跌破100元,当天收盘价为94.98元/股,当日市值蒸发超过444亿元,均到16.29万股东身上每人亏掉了27万元。

首现上市单季亏损

多年业绩增速均为两位数的海天味业,在今年上半年却似乎碰到了增长的天花板。今年上半年,海天味业实现营收123.32亿元,同比增长6.36%;实现归母净利润33.53亿元,同比增长3.07%。分季度看,二季度营收和净利润分别同比下降9.39%和14.68%,这也是海天味业首次出现单季度业绩下滑的情况。

过去几年,稳定的业绩预期和刚需消费让海天味业备受资本青睐,股价和市值也一路攀升。在今年年初鼎盛时,海天味业市值曾超过7000亿元。截至8月31日,海天味业市值仍高达4001亿元,市盈率为61.53倍,普遍高于同行业公司水

海天味业在半年报中解释称,报告期内上游材料价格持续上升,导致行业利润受到挤压。大豆和面粉等上游农产品原材料价格持续上升,直接影响了毛利率的高低。今年上半年,海天味业毛利率为39.31%,较2020年全年水下降了2.86个百分点。

面对成本上涨,海天味业并不急着将其转嫁至消费端,在业绩说明会上高调宣布短期内无提价计划。公司称因为疫情的影响,餐饮等行业还没有完全恢复到疫情前的水国家都在采取多种刺激政策来帮助实体经济、小微企业等的发展,所以不具备提价条件。

作为酱油行业“老大”的海天味业按兵不动,“老二”中炬高新却坐不住了,率先打响涨价第一枪。据报道,今年5月,中炬高新对旗下部分餐饮大包装产品调整供货价格,提价幅度在1%-5%不等。

营收增速并不明显

据了解,海天味业的收入主要来自酱油、蚝油和调味酱三大类,其中酱油是公司的核心品类,上半年收入占比为57%,同期三类产品的营收同比增速分别为5.84%、6.62%、6.96%。

今年以来,触及增长天花板的并不止海天味业一家,调味品乃至整个食品行业的业绩表现均不乐观。今年上半年,与海天味业并称“酱油三兄弟”的千禾味业、中炬高新归属于上市公司的净利润分别同比下滑58.09%和38.5%,股价跌幅均在50%左右。

在以酱油为核心产品的同时,海天味业也在抓紧布局醋业赛道。根据6月公告,海天味业和2家子公司拟在宿迁、成都、武汉、广东等地投资设立全资子公司,投资金额为1.9亿元;8月其再次公告称,子公司海天醋业集团有限公司拟在浙江省嘉兴市投入3.5亿元设立全资子公司。

此外,在零售终端环节,海天味业也“试水”了较多的新产品,例如火锅底料、裸酱油、快捷复合调味品等,如大力度宣传“火锅@ME”火锅底料,并低调推出了“地理印记”系列大米新品。

除了开发新品,海天味业也通过壮大经销商队伍来巩固渠道优势。然而,年来其经销模式营收增速却并不明显。数据显示,2018年-2020年,海天味业的经销商数量分别为4807家、5806家和7051家,同期公司经销模式下的收入分别为163.07亿元、187.62亿元和216.31亿元,即单个经销商均贡献营收分别为339万元、323万元和307万元,呈逐年下降态势。

记者手记

增长乏力背后存品牌危机

今年上半年,曾经的“酱油三巨头”海天味业、中炬高新和千禾味业业绩几乎都遇上了天花板,市值也回撤了至少50%。而在此前几年,调味品赛道却被人普遍看好,接连创下市值奇迹,如海天味业巅峰时市值已接7000亿元。

作为“酱油茅”,海天味业与当前其他A股核心资产的走低具有共同的逻辑。当前上游原材料涨价、流动偏紧和经济下行压力增大的宏观背景,加之低估值且具有业绩优势的新能源等行业的崛起,使得核心资产不再成为资本竞逐的对象。对于海天味业,原材料成本的上涨无疑是业绩承压的重要原因。

而身处调味品行业,海天味业的业绩下滑和股价暴跌又有其自身特殊的原因,仍要回归到其此前被看好的逻辑上去分析。海天味业之所以受到资本热捧,在于投资者对其未来量价齐升的良好预期,从经济原理上看,量价齐升往往意味着需求端占据主导。

对于海天味业,其占领投资者心智的撒手锏就是渠道优势。这次海天味业业绩下滑,实际上是原有渠道受阻和失效的问题。不难看出,受疫情反复影响,家庭消费端增加较多,餐饮占比有所下降;零售端传统渠道则受社区团购等冲击。

社区团购对于海天味业传统渠道造成的危机,或许会进一步蔓延到品牌上。从传统商超渠道来看,由于新型中小品牌的进入需要支付大额条码费,头部品牌因此稳稳地占住了大部分的货架。而社区团购显然没有这么高的进入门槛,容易成为中小品牌抢占市场的突破口。同时,消费者的购买惯也得到改变,部分价格敏感型的消费者可能会转向部分采取低价战略的品牌上。

由此看来,海天味业财报上两位数增长的打破,投射到现实中可能是原有渠道和商业模式正在经历的危机。在原材料成本上涨导致的业绩承压下,这种矛盾则进一步被激化。从长远看来,公众所预期的涨价行为并非是海天味业的护身符,而要从生产到销售端对产业链进行创新和重构,以适应不同销售模式的更迭和进化。(黄婷)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