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美股的走势反映了市场情绪的剧烈变化,周初企业财报利好延续了指数修复行情,抄底资金回流,而由美联储加息预期引导的美债收益率波动随后成为资金博弈的焦点,最后半个交易日传来的有关乌克兰局势的消息让市场继续震荡,衡量波动的恐慌指数(VIX)一度重返30上方。

除了东欧问题本身的地缘政治因素之外,随之而来的能源价格上涨可能进一步加剧通胀风险,对美联储超预期收紧的担忧情绪可能在未来一周带来更多的波动压力。

美联储面临通胀重压

虽然外界对通胀进一步上升有所预期,但美国1月消费者物价指数(CPI)还是震惊了市场,且环比增速也没有降温的迹象。强劲的消费需求和与疫情相关的供应限制持续推高物价,至此美国通胀率已经连续八个月维持在5%以上。分项指标中,食品价格飙升7%,为1981年以来最大涨幅,二手车和房租成为重要推手。

牛津经济研究院高级经济学家施瓦茨(Bob Schwartz)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高涨的物价给美联储带来了压力。随着奥密克戎毒株疫情最糟糕的时期过去,被压抑的巨大需求释放可能成为新一轮涨价动能。美国企业面临的主要问题将是在应对物流挑战、劳动力市场紧张和生产成本高企时,如何管理和重组供应链,然而这些强劲的逆风不太可能在短期内大幅减弱。

涨价潮对美国家庭消费带来持续负面冲击。1月密歇根大学消费者信心指数回落至61.7,创2011年10月以来的最低读数。需要注意的是,一年期通胀预期从1月份的4.9%上升至5%,为2008年7月以来的最高水,而五年通胀预期则保持在3.1%的稳定水。负责该调查的首席经济学家科尔丁(Richard Curtin)指出,一半受访者预计未来一年实际收入会下降。

施瓦茨向记者分析道,紧张的就业市场推动了劳动力成本上升,但可以看到尽管收入不断增加,薪资增速仍在相当程度上滞后于通胀。民众对物价拖累个人财务和未来实际收入预期的担忧,以及经济增长前景疲软的风险值得关注。

期外界对于美联储超预期加息的押注正在升温。高盛认为今年将加息七次,芝商所利率观察工具FedWatch显示,3月加息50个基点的概率一度从前一周的33%升至超过90%,目前徘徊于50%左右。第一财经记者注意到,美联储内部对于3月加息50个基点并未形成统一意见。鹰派委员、圣路易斯联储主席布拉德上周表示,支持在7月初前累计加息100个基点以应对四十年来最严重的通胀,包括自2000年以来首次50个基点加息。不过包括亚特兰大、里士满和旧金山三大联储主席均选择淡化处理,认为这并不是首选方案。

施瓦茨认为,目前美联储的首要任务无疑是抑制通货膨胀,CPI数据确实强化了政策收紧可能,然后在接下来每一次会议上都存在加息的可能。50个基点是否会出现可能被讨论,但需要评估其对经济的潜在影响。目前他预计,今年美联储将加息5次,累计125个基点,同时缩减资产负债表的节点将会被进一步提前,可能会是在5月。

机构警告波动风险

此前两周美股的反弹吸引了大量资金逢低买入,包括亚马逊、迪士尼、葛兰素史克在内的明星股业绩提振了市场信心。根据Refinitiv Lipper的数据,截至2月9日当周美股基金录得141.9亿美元净买入,创年内新高。

然而飙升的通胀数据又一次打破了市场衡,带动板块轮动。周初表现出色的成长板块尾盘遭遇抛售,信息科技板块领跌市场。今年以来,美联储政策预期持续主导市场的走向。上周10年期美债收益率盘中突破2%关口,创下2019年以来新高。收益率上升可能会对成长型股票造成负面影响,这些板块的估值基于对未来利润和现金流快速增长的预期。随着收益率上升,现金流价值的下降正在挤压估值。

周期价值板块成为部分资金避险的选择,能源、公用事业、消费必需品等行业顺势脱颖而出。瑞银认为,尽管美联储的紧缩幅度仍有可能超过预期,但在需求保持健康的情况下,建议投资者关注未来全球复苏的赢家。在利率上升的背景下,价值板块有望跑赢市场。

不过短期市场波动风险依然需要投资者警惕。投资者情绪的风向标之一,恐慌指数VIX时隔两周再次突破30关口,上周累计上升18%。美银衍生品分析师阿奇斯(Gonzalo Asis)在报告中提及,目前市场的表象之下存在着“激流”, 随着迷你标普500指数期货的流动徘徊于疫情以来的低位,潜在风险似乎正在酝酿中。“美国股市正在展开一场拉锯战,双方是强劲的公司业绩和几十年来对市场最不友好的美联储,这种冲击波直接反映在股指盘中走势和个股价格波动上。”阿奇斯写道。

美国合众银行财富管理首席股票策略师桑德文(Terry Sandven)认为,市场重新陷入波动不可避免,“通货膨胀往往会对估值产生负面影响,这就是我们目前正在经历的情况。在有关美联储加息次数和幅度等细节得到明确之前,动荡很可能会持续。”他说。

摩根士丹利财富管理公司首席投资官沙利特(Lisa Shalett)也在研究报告中建议投资者放缓抄底的步伐。经历了年初美股调整后,一些投资者表现出了抄底的巨大兴趣。虽然这种做法在本轮经济周期的大部分时间都很有效,但就这一次而言,全面入场还为时过早。“每个周期都是独一无二的,而当前的政策制定者应对新冠的影响可能尤其如此。由于历史的市场流动,情况变得复杂。市场尚未做好政策最终退出的准备。”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