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绿色能源工程领域,一套来自贵阳高新区的“智慧方案”正悄然改变行业格局——贵州北斗空间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凭借深耕时空物联领域的科技创新成果,打造出绿色能源工程全生命周期解决方案,为工程管理装上“科技大脑”,而这一成果近日也入围2025年“数据要素×”大赛全国总决赛,成为贵州能源数字化的亮眼名片。

图片

自2013年成立以来,北斗空间就把“技术创新”刻进了发展基因。作为深耕时空物联领域的标杆企业,在技术研发层面,公司自主打造了IoTMap云时空引擎、IoTCenter物联平台等核心技术产品,累计斩获86项知识产权,获得69项信创适配认证,并成功取得CMMI5级资质。凭借过硬的技术实力,北斗空间的业务版图已覆盖全国24个省市,此前更深度参与雅砻江柯拉光伏电站等重大标杆项目建设,以精准、高效的技术服务赢得了行业内外的广泛认可。

这份让行业眼前一亮的绿色能源解决方案,正是北斗空间科创实力的集中体现。围绕“释放数据要素价值”核心目标,依托公司在时空物联领域的技术积淀,通过三大关键技术创新,精准破解绿色能源工程管理中的痛点难点问题。一方面,北斗空间构建“天基+空基+地基”一体化感知体系,整合卫星遥感、无人机航拍与地面传感器等多源感知手段,实现对绿色能源工程场景的动态、全面、实时监测,突破传统单一数据源局限,使数据获取效率提升30%以上,数据精度显著提高;另一方面,通过打造自主可控的双引擎驱动系统,依托自研的IoTMap时空引擎与IoTCenter物联引擎,攻克多源异构数据融合行业难题,系统实现100%国产化适配,可构建高保真数字孪生体,数据融合精度控制在5厘米以内,推动工程管理从“经验驱动”转向“数据驱动”;同时,北斗空间还打通“规划—建设—运维”各环节数据壁垒,实现从设计到运维的全流程闭环管理,在高原光伏电站、海上风能电场、重点流域水电站等绿色能源典型应用案例的工程管理实践中,施工进度监管效率提升70%以上,运维成本降低30%以上,项目建设工期显著缩短,发电效率显著提升。

目前,该项目相关系统已在全国多个省份的绿色能源项目中落地应用,覆盖风电、光伏、水电等多个细分领域,服务于中国华能、国家电投等众多大型能源企业,有效提升了绿色能源工程的管理效率与精度,降低了运维成本与安全风险,保障了能源设施的稳定运行,为国家“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实现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撑。

“此次入围全国总决赛,不仅是对公司技术实力与创新模式的高度认可,更坚定了我们深耕绿色能源数字化领域的决心。”北斗空间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北斗空间将继续发挥时空物联技术优势,深化与行业伙伴的合作,持续探索数据要素与绿色能源融合的更多应用场景,推动更多优质项目落地,为绿色能源行业数字化转型注入新动能。

记者:王轩禹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