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长春理工大学图书馆二楼,王大珩展览馆的灯光温柔而明亮,入口处巨幅照片里中,这位“中国光学之父”仿佛注视着每一位追光者,老一辈科学家“以身许国、科技报国”的赤诚就这样在一代代青年中继续传承。王大珩用96载人生,亲手奠基了长春“中国光学摇篮”的地位,点亮了新中国的追光之路。如今,这束跨越时空的光,仍在吉林白山松水间绵延,照亮无数青年的报国征程。

展览馆内,三大展区循着王大珩的人生轨迹徐徐铺展,每一件展品都在诉说着不朽传奇。

1948年,放弃英国优渥待遇的王大珩,带着“为祖国造光学玻璃”的执念归国。彼时中国光学工业一片空白,1吨国外光学仪器等价于1吨黄金。在长春铁北的破旧厂房里,他和团队裹着棉袄守熔炉,饿啃高粱米、困卧木板床,1953年成功熔制出中国第一炉光学玻璃,打破西方技术封锁。

推荐内容